在這一篇文章,我們將探討謬誤及其在推理和論證中的重要性。謬誤是常見的邏輯錯誤,它們可以使我們的思考和推斷產生偏差,導致不準確的結論。理解和辨識謬誤是提高我們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思考能力的關鍵。本章將介紹四不架構,這是一種有助於我們組織和分析謬誤的方法。我們將探討四不架構,即對謬誤的定義和重要性進行簡要介紹。
思想家李天命提倡將謬誤分成四大類, 即四不架構:
不一致的謬誤
不相干的謬誤
不充分的謬誤
不當預設的謬誤
不一致的謬誤
出現原因:
- 心理壓力:當人們處於壓力或焦慮的狀態時,他們的認知能力可能受到影響,容易在處理資訊時出現不一致的謬誤。壓力可能導致思考能力下降,使人們更容易犯錯誤或產生矛盾的結論。
- 認知負荷:當人們同時處理大量資訊或複雜的任務時,他們的認知負荷可能超過其處理能力,導致出現不一致的謬誤。認知負荷過大可能使人們無法適當地整合和評估資訊,從而產生矛盾的結論。
- 記憶偏誤:人們的記憶並不完全可靠,容易受到個人經驗、情感和認知偏見的影響。當人們回憶或提取資訊時,可能會出現偏誤,導致不一致的謬誤。例如,記憶的失真或遺漏可能導致對相關資訊的不一致解釋。
- 認知偏見:人們在處理資訊時,常常受到多種認知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可能導致不一致的謬誤。例如,確認偏見使人們更傾向於接受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忽略反對觀點的資訊,從而導致不一致的結論。
- 理論偏好:人們常常擁有特定的理論或框架,來解釋世界和資訊。當新的資訊與個人的理論偏好不一致時,人們可能會扭曲資訊或選擇性地接受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從而產生不一致的謬誤。
不同的產生過程
- 接受矛盾的資訊:人們可能在不同的時間、環境或來源中接收到矛盾的資訊或觀點。這些資訊可能來自不同的人、媒體、研究報告等,並且可能存在相互衝突的內容或主張。
- 信任和接受資訊:當人們接收到資訊時,他們可能根據自己的信任度和個人偏好來評估和接受這些資訊。人們可能更傾向於接受符合他們已有信念或價值觀的資訊,而對於相矛盾的資訊可能持懷疑態度或忽略。
- 忽略或選擇性注意:面對矛盾的資訊,人們可能傾向於忽略或選擇性注意某些部分,以符合自己的偏好或預先存在的觀點。這種選擇性注意可能使人們忽略了與自己立場相矛盾的資訊,從而產生不一致的謬誤。
- 認知衝突和壓力:當人們同時持有相矛盾的信念或觀點時,可能產生認知衝突和壓力。這種衝突可能引起不適或不舒服的感覺,並迫使人們尋找解決衝突的方法。
- 避免或降低認知衝突:為了避免或降低認知衝突,人們可能會採取不一致的策略或進行自我合理化。例如,他們可能選擇忽略矛盾的資訊,尋找支持自己立場的證據,或者對不一致的信念進行解釋和適應,以減輕認知衝突。
- 形成不一致的結論或行為:最終,當人們在思考或行動時,可能基於不一致的信念或觀點做出不一致的結論或行為。這些結論或行為可能不符合邏輯或現實,因為它們建立在相互矛盾的前提之上。
不一致的謬誤 | 指在論證過程中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邏輯錯誤。這種謬誤通常涉及到對立觀點或前提的矛盾,導致論證無法成立或缺乏邏輯一致性。 |
例子: | |
矛盾謬誤 | 這種謬誤發生在同一個論證中存在直接矛盾的陳述或主張。 例如: “所有人都犯了錯誤,除了我自己。” “這個陳述是錯誤的。” |
不完全比較 | 這種謬誤發生在將複雜的問題簡化為僅有兩個對立的選項,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例如: “你要支持我們的計劃,否則你就是我們的敵人。” “你只能選擇愛國或叛國。” |
矛盾的前提 | 這種謬誤發生在論證的前提之間存在不一致或矛盾的情況。 例如: “所有的人類都是自私的,所以慈善捐款是不必要的。” “慈善行為是美德,我們應該鼓勵人們進行慈善捐款。” |
圈套謬誤 | 這種謬誤發生在論證中使用了一個陳述或前提,它無論是被接受還是被拒絕都將導致不一致。 例如: “如果上帝存在,那麼他必須是全能的。但如果上帝不是全能的,那麼他也不能是真神。因此,上帝不存在。” “如果你相信進化論,那麼你必須否定宗教。但如果你否定宗教,那麼你也必須否定道德價值觀。因此,進化論是錯誤的。” |
不相干的謬誤
出現原因:
- 分心和注意力:當人們的注意力分散或無法集中時,他們容易在思考和判斷中出現不相干的謬誤。分心可能是由於外部干擾、內部思緒或缺乏興趣所引起的,這使人們難以專注於相關的資訊,導致不相干的結論。
- 認知偏見:人們在處理資訊時,常常受到多種認知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可能導致不相干的謬誤。例如,確認偏見使人們更傾向於接受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忽略與當前問題不相干的資訊,從而導致不相干的結論。
- 先入為主和刻板印象:人們常常根據先前的經驗、信念或刻板印象來評估資訊,這可能導致不相干的謬誤。當人們將不相干的資訊或情境與已有的框架或預設觀念聯繫起來時,他們可能在思考和判斷中產生偏差。
- 語境效應:人們的思考和判斷容易受到語境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不相干的謬誤。根據不同的語境或表達方式,人們可能對相同的資訊給予不同的評價和解釋,導致與當前問題不相干的結論。
- 記憶偏誤:人們的記憶並不完全可靠,容易受到個人經驗、情感和認知偏見的影響。在回憶或提取資訊時,記憶偏誤可能產生,使人們將不相干的資訊或經驗誤認為相關,從而導致不相干的謬誤。
不同的產生過程
- 資訊過載:當人們面對大量資訊時,他們可能會陷入資訊過載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無法有效地篩選和處理資訊,並將不相關的資訊納入思考過程中。
- 模糊的思維:有時人們的思維可能模糊或不清晰,導致他們在思考過程中容易將不相關的觀點或資訊混淆在一起。這種思維模糊可能是由於缺乏準確的邏輯思考、概念混淆或思維不清晰等因素所導致。
- 聯想和聯繫錯誤:人們的思維往往基於聯想和聯繫的方式運作。當人們在思考過程中遇到某個觀點或資訊時,他們可能會聯想到其他看似相關但實際上不相關的觀點或資訊,導致將不相關的內容納入思考中。
- 注意力偏差:人們的注意力有時可能受到偏差的影響,導致將不相關的資訊放大或過度關注。這種偏差可能是由於個人興趣、情感影響或其他注意力引導機制所導致。
- 偏見和刻板印象:人們的思維往往受到個人偏見和刻板印象的影響,這可能導致將不相關的資訊應用於思考過程中。當人們對某個主題或情境存在偏見或刻板印象時,他們可能會將這些偏見和印象引入思考過程中,而忽略了實際的相關性。
- 知識的片面性:人們的知識可能是片面的或有限的,這可能導致將不相關的資訊納入思考過程中。當人們對某個主題或領域的知識有限時,他們可能會將不相關的資訊視為相關,因為他們缺乏全面的知識背景。
不相干的謬誤 | 指在論證過程中引入與討論主題無關的信息,以轉移注意力或混淆議題。 |
例子 | |
漂紅魚 | 這種謬誤發生在對論點進行回應時,故意帶入一個不相干的話題,以轉移注意力。 例如: “我們應該討論如何改善教育系統。但你知道嗎,這個政府的經濟政策真的很糟糕。” |
個人攻擊 | 這種謬誤發生在忽略了論點本身,而是攻擊發表該論點的人。 例如: “你只是一個年輕人,你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困難。” |
感情牽扯 | 這種謬誤發生在利用情感或情感上的共鳴,而不是基於邏輯或事實來支持論點。 例如: “請考慮這個政策的影響,想想那些可憐的孩子。” |
陳述的去向 | 這種謬誤發生在對對方的論點進行曲解或概括,然後攻擊這個曲解或概括的論點。 例如: “他們說我們應該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但這實際上是要讓我們回到石器時代嗎?” |
題外話 | 這種謬誤發生在論證中出現不相干或不成立的結論,與前提或主題之間缺乏邏輯關聯。 例如: “我們應該支持這個政策,因為我們的國家是自由和民主的。” |
不充分的謬誤
出現原因:
- 快速思考和判斷: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可能習慣於快速思考和做出判斷,這可能導致不充分的謬誤。當人們在時間壓力下迅速做出結論時,他們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資訊或過程,從而導致不充分的推理。
- 認知簡化和模式識別:人們的大腦傾向於使用認知簡化和模式識別的策略來處理資訊,這可能導致不充分的謬誤。當面對複雜的資訊或情境時,人們可能會選擇忽略一些細節或複雜性,並尋找簡化的解釋或模式,這可能導致不充分的結論。
- 偏見和預設觀念:人們常常受到個人偏見和預設觀念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不充分的謬誤。當人們對某個問題或情境持有強烈的信念或觀點時,他們可能傾向於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忽略對立觀點或相關的資訊,從而導致不充分的推理。
- 選擇性注意和遺漏:人們的注意力有限,容易受到選擇性注意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不充分的謬誤。當人們只關注某些資訊,忽略其他重要的資訊時,他們可能基於不完整的資訊進行推理和判斷,從而產生不充分的結論。
- 過度簡化和一維思考:人們有時傾向於將複雜的問題或情境過度簡化,並從單一的角度進行思考,這可能導致不充分的謬誤。過度簡化和一維思考可能導致忽略問題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使人們無法全面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從而導致不充分的推理。
不同的產生過程
- 不完整的證據:人們可能僅憑有限或片面的證據來進行思考或論證。這些證據可能缺乏足夠的資訊或多樣性,無法完全支持所得出的結論。
- 選擇性的證據:人們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選擇性地選擇、使用或重視符合自己立場的證據,而忽略或排除相反的證據。這種選擇性的證據使用可能導致不充分的謬誤,因為它無法提供全面的觀點或支持。
- 邏輯推理的缺陷:人們在進行邏輯推理時可能存在錯誤或缺陷。例如,使用不正確的邏輯形式,如非因果關係的因果推斷,或者從特例推斷出普遍規律等。這些邏輯推理的缺陷可能導致不充分的謬誤。
- 消極的證據:人們有時可能忽略或輕視缺乏證據的情況。他們可能假設某件事情是真實的,只因為缺乏反證或證據的否定。這種缺乏證據的推理可能導致不充分的謬誤,因為它未能考慮到其他可能的解釋或觀點。
- 不當的結論:人們有時可能根據不充分的證據或邏輯推理得出過於絕對或極端的結論。例如,從個別案例或個人經驗推斷出普遍規律,或者從部分事實推斷出整體結論。這種不當的結論可能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解釋或情境。
不充分的謬誤 | 指的是在論證中提供的前提不足以支持所得出的結論。 |
例子 | |
不完全因果關係 | 這種謬誤發生在將兩個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做出不充分的假設。 例如: “每次我戴著幸運帽子去看比賽,我的球隊都贏了。所以,幸運帽子是我們贏球的原因。” |
小數據偏見 | 這種謬誤發生在基於有限的樣本或個別案例的觀察,就對整體進行過度概括。 例如: “我遇到兩個外國人,他們都很無禮。所以,所有外國人都是無禮的。” |
斷章取義 | 這種謬誤發生在僅選擇那些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略其他相關證據。 例如: “這份報告顯示了我們的產品在滿意度調查中排名第一,所以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 |
假定無知 | 這種謬誤發生在將無法證明的事情當作真實,或將無法駁斥的事情當作虛假。 例如: “沒有人能證明外星人的存在,所以外星人必定存在。” “無法證明這個傳說是假的,所以它一定是真的。” |
無根據的假設 | 這種謬誤發生在未能提供充分依據的假設作為論證的前提。 例如: “所有年輕人都喜歡流行音樂,所以你一定喜歡流行音樂。” |
不當預設的謬誤
出現原因:
- 快速思考和判斷:在處理資訊時,人們常常使用預設或隱含的假設來加速思考和判斷過程。然而,當這些預設不符合實際情況時,就可能產生不當的預設謬誤。快速思考和判斷使得人們容易選擇基於習慣或刻板印象的預設,而忽略了具體情境中的差異和變化。
- 先入為主效應:人們的思維和判斷往往受到先前的經驗和資訊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不當的預設謬誤。當人們對某個主題或情境已形成既定的看法或預期時,他們傾向於將這些先入為主的預設應用到新的情境中,而忽略了實際的細節和差異。
- 偏見和刻板印象:人們的思維往往受到個人偏見和刻板印象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不當的預設謬誤。當人們對特定群體、事物或觀念存在刻板印象或負面評價時,他們可能基於這些偏見形成不當的預設,而忽略了具體情境中的個體差異和多樣性。
- 認知閉塞和固定思維:人們的思維有時受到認知閉塞和固定思維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不當的預設謬誤。當人們對某個問題或情境採取僵化的思維方式,無法接受新的資訊或觀點時,他們可能堅持使用不當的預設,而忽略了更全面和準確的資訊。
- 社會影響和團體壓力:人們的思維和判斷受到社會環境和團體壓力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不當的預設謬誤。當人們身處於特定的社會群體中,他們可能傾向於接受並應用該群體的預設,而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其他觀點。
不同的產生過程
- 預設假設的未經檢驗:人們有時會根據個人信仰、經驗或傳統觀念,對某些假設性情況做出未經充分檢驗的預設。這些預設可能基於主觀感受、盲目信任或個人偏見,而非客觀事實或合理論據。
- 預設的一致性:人們有時會假設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一致性,而忽視了可能存在的變化或差異。這種一致性的預設可能導致錯誤的推論,因為它未能考慮到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因素或條件。
- 預設的因果關係:人們有時會假設兩個事件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而未能充分考慮其他可能的解釋或變因。這種因果關係的預設可能導致錯誤的推論,因為它未能排除其他可能的因果關係或相關性。
- 預設的普遍性:人們有時會基於個別案例或有限的經驗,對某種情況或現象做出普遍性的預設。這種普遍性的預設可能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變異、異常情況或例外情形。
- 預設的價值觀:人們有時會基於個人或社會的價值觀對某些情況或問題做出預設。這種價值觀的預設可能導致對其他可能觀點或價值觀的忽視,從而產生偏見或錯誤的結論。
不當預設的謬誤 | 指的是在論證中使用了不當的預設或假設,而這些預設或假設可能並不成立。 |
例子 | |
無根據的前提 | 這種謬誤發生在假設或前提沒有充分的依據或證據。 例如: “他是政黨的領導人,所以他一定是個好領導者。” |
矛盾的前提 | 這種謬誤發生在論證中使用了矛盾的前提。 例如: “如果上帝無所不知,那麼他應該知道如何創造一個他無法解決的問題。” |
未證實的假設 | 這種謬誤發生在假設或前提沒有被證明為正確。 例如: “因為所有人都喜歡巧克力,所以你一定也喜歡巧克力。” |
預設的普遍性 | 這種謬誤發生在基於有限的證據或個別案例的觀察,而做出不當的普遍性推斷。 例如: “我見過幾個人做壞事,所以所有人都是壞人。” |
雙重標準 | 這種謬誤發生在使用不一致的標準來評價或處理不同的情況。 例如: “對於我們的國家,我們應該遵守國際法;但對於其他國家,他們可以無視國際法。” |
總結來說,謬誤是我們在推理和論證中常常遇到的錯誤方式,它們可能使我們的結論變得不準確或無效。在本章中,我們使用了四不架構來探討謬誤,這種結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謬誤。通過謬誤的辨識和處理,我們可以提高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評價論點和論證,並做出更準確和有力的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