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長, 相信人總會在不同的時侯面對有不同的問題. 特別是現今市場逐漸不境, 想信很多人會面對就業, 經濟等問題. 加上一連串的失意, 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會導致躺平心理及想法. 要維持積極心態, 認知ABC理論, 可幫到你.
認知流程 – ABC
先看一個例子:
致光為一個大學生, 考試成績一向不理想, 相信大學只能勉強完成. 面對未來的就業, 住屋問題, 感到很大的壓力, 與無助. 也不敢拍拖, 更不論說日後要結婚生育, 組織家庭. 面對如此困境, 即使去爭取也爭取不到甚麼, 反正也是如此, 不如躺平, 找一份7-11的工作算吧, 不去想未來.
用ABC理論分析, 可看出他的想法, 如下:
A – 事件(Adversity): 嚴峻環境
例如: 大學只能勉強完成. 面對未來的就業, 住屋問題, 感到很大的壓力, 與無助. 也不敢拍拖, 更不論說日後要結婚生育, 組織家庭
B – 個人的信念(Beliefs):躺平心理
這個人可能相信自己沒有能力找到一份好工作,認為整個社會環境不公平,對於找工作感到沮喪和失望。他可能認為自己注定要處於困境中,並放棄努力尋找新的機會。
例如: 面對如此困境, 即使去爭取也爭取不到甚麼, 反正也是如此, 不如躺平。
C – 情緒和行為(Consequences):消極和無動力
由於躺平心理的信念,這個人可能感到沮喪、無望和無動力。他可能缺乏動力去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並陷入無盡的循環中,無法改變自己的處境。
例如: 去找一份7-11的工作, 不去想未來。
失效流程
扭曲(Distortion) – 這指的是對事實或情境進行扭曲或曲解的思維模式。這可能包括過度概括、黑白思維、以及將個別事件普遍化為整體。
例子:
以偏概全: 考試成績反映個人能力表現。
不當預設: 考試成績不行等如工作也不行。
誇大(Exaggeration)- 這指的是對事物或情感的誇大詮釋。這可能表現為過度放大負面事件或情緒,或將小問題放大成巨大問題。
例子:
預知未來: 錯敗太多, 加上社會前景不穩, 未來一定一片灰暗。
非黑即白: 生活要麼向上努力, 要麼向下沉淪, 沒有中間的地帶。
過濾(Filtering)- 這指的是選擇性地過濾或忽略信息中的某些方面,而只注意負面或不符合自身信念的部分。這可能導致對情況的不公正評價或過度關注負面方面。
例子:
因過往學業上的失意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對社會的看法只為悲觀的一面, 看不到機會。
改善流程
細節(Disputing)- 挑戰你的負面信念,找出更合理和客觀的解釋。你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
例子:
以偏概全:
考試成績只為個人表現的一部分, 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優點? 例如自己的性格, 人際能力, 其他能力等.
剛出大學, 代表個人還年輕, 年輕巳是一個優點.
另外, 不理想時,一個人可能會扭曲地認為自己是完全無能或永遠無法在任何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即使事實上他在某些科目中表現良好。
預知未來:
考試成績與工作與一定有關係? 真的嗎? 有沒有真正的了解過?
未來一定會很差? 沒有轉好的機會? 誰會知道呢, 為何這麼快下定論
經濟不穩, 政府也有出招, 例如在房屋政策的改善.
效果(Effect)- 指的是個人對事件的詮釋和看法。這些信念可以是意識到的或潛意識的,它們影響著個人如何理解和回應事件。
例子:
假設未來不可測, 即是有無盡的可能:
可能一 – 經濟回暖:
如果經濟回暖的話, 會怎樣呢? 現在躺平的你會否未做好準備. 到機會來時又會否因躺平心態累積的結果而失去呢? 躺平會否令你失去
可能二 – 工作講實力:
我工作巳有十年多, 但很少會有同事講自己過往的學業成績, 講的大多是在現今的工作上. 成績好不代表工作表現好,包括與人合作, 反之亦然. 有很多的事是你未做過不知道結果的. 如果你躺平, 就不能努力試自己的實力. 結果只會自我預言証實.
可能三 – 有危才有機:
經濟不好, 樓價下降, 不是存錢等待低點的時機嗎?
誇張地說, 即使第三次世界大戰到來, 但時勢出英雄, 就後如何也無人知. 但躺平一定令你當砲灰.
新信念(New Belief)- 根據新的思考與挑戰後,你可以發展出新的信念。
以下有幾句名言可作新信念的材料:
沒有所謂的失敗,只有真正放棄了,那才叫失敗
挫折只是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堅持才是勝利
愛拼才會贏
過去不等於未來
人生都是设计出来的
命運在自己手裡,不在別人嘴裡
人,因夢想而偉大
要贏人先要贏自己
而我個人比較喜歡浪漫, 愛好”愛拼才會贏”的道理. 比較喜歡挑戰人生, 特別是在情景不利的時候, 當然有反也有順勢. 自信自己是一個”打不死”的人.
參考根據:
ABC理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框架,幫助我們理解人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之間的關係。本文將帶領您深入探索ABC理論的核心概念,並解釋如何運用這一理論來改善我們的認知和情緒狀態。無論您是一位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還是希望應用ABC理論來增進生活品質的個體,這篇文章都將為您提供有價值的知識和實用的建議。
認知流程 – ABC
A – 事件(Activating Event) | 指的是觸發特定思想和情緒的具體事件或情境。這可以是一個具體的事件、某人的言論或行為,或者是內部的自我對話。 |
例子 | 你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派對照片,但沒有邀請你參加。 |
B – 信念(Belief) | 指的是個人對事件的詮釋和看法。這些信念可以是意識到的或潛意識的,它們影響著個人如何理解和回應事件。 |
例子 | 你開始對此事件進行詮釋,形成某種信念。可能你會想「他們不喜歡我」、「我不夠重要」、「我總是被排除在外」等等。 |
C – 結果(Consequence) | 指的是基於信念和思考所引起的情緒和行為反應。這可以是情感反應(如憤怒、悲傷、焦慮)或行為反應(如逃避、攻擊、回避)。 |
例子 | 根據你的信念,你可能會感到沮喪、孤單或自卑。你可能會選擇避免與朋友交流,並開始對自己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 |
失效流程
扭曲(Distortion) | 這指的是對事實或情境進行扭曲或曲解的思維模式。這可能包括過度概括、黑白思維、以及將個別事件普遍化為整體。 |
例子 | 在一次考試中得到一個低分後,將自己視為一個完全失敗的人,認為自己再也無法成功。 在一次社交聚會中犯了一個小錯誤,卻認為所有人都注意到並對此評價自己。 |
誇大(Exaggeration) | 這指的是對事物或情感的誇大詮釋。這可能表現為過度放大負面事件或情緒,或將小問題放大成巨大問題。 |
例子 | 在一個長期關係中,只關注對方的負面特點和行為,而忽略了他們的正面品質和努力。 在一份工作中,對於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持續反思,而忽略了自己的成就和成功。 |
過濾(Filtering) | 這指的是選擇性地過濾或忽略信息中的某些方面,而只注意負面或不符合自身信念的部分。這可能導致對情況的不公正評價或過度關注負面方面。 |
例子 | 對於一次面試未獲得錄用,將其解釋為自己完全不合格,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如競爭對手的優勢。 在一次演講中,只記住自己的一個小錯誤,而忽略了觀眾的積極回饋和欣賞。 |
改善流程
細節(Disputing) | 挑戰你的負面信念,找出更合理和客觀的解釋。你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 |
例子 | 例如:「這個事件是否真的證明他們不喜歡我?」、「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我是否有其他的朋友?」等等。 |
效果(Effect) | 指的是個人對事件的詮釋和看法。這些信念可以是意識到的或潛意識的,它們影響著個人如何理解和回應事件。 |
例子 | 檢視你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是否有所改變。通過挑戰負面信念,你可能會發現自己開始感到更加冷靜和客觀。你可以選擇主動與朋友溝通,詢問關於派對的情況,並尋找更多關於他們的意圖的資訊。 |
新信念(New Belief) | 根據新的思考與挑戰後,你可以發展出新的信念。 |
例子 | 「也許他們只是忘記邀請我了」、「我擁有其他重要的人際關係」、「我可以主動參與其他活動」等等。 |
結語
ABC理論的價值在於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不僅僅是外在事件的單純結果,而是我們對這些事件的詮釋和思考方式的結果。通過運用ABC理論的基本原則,我們可以學會如何重新評估和改變我們的認知,從而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更好地應對。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工作環境中,ABC理論都具有實用性和適用性。讓我們開始運用這一理論來探索自己的思維模式,並進一步發展出更強大的心理彈性和情緒智慧。